close

手機操作系統的相持格局由此形成,分成大概的五個陣營:諾基亞Symbian、微軟Windows Mobile、谷歌Android、移動OMs、蘋果Mac OS X。 具體的競爭將會以廠商的選擇取向為體現。 而介於五大陣營彼此之間合作、對立關係並生交織,操作系統之戰,著實更加好看。


對於蘋果,百度百科是這樣解釋的:落葉喬木,葉橢圓形,有鋸齒,花白微紅,果實圓形,味甜,是普通的水果。 但就這個被生物學稱為普通的水果在商業界卻並不普通。 在最近的幾年裡,蘋果公司幾乎逐個挑戰了所有IT業界各個領域內的龍頭。 現在的蘋果很忙,在與各位龍頭老大酣戰的同時,還忙著去尋找與開拓,只要發現有它心儀的“寶地”,就會不惜一切代價佔領。
更多人已經感受到了來自這個以生物學裡的普通水果命名的公司的威脅,並開始積極籌備抵禦。 就在本週末,摩托羅拉推出了一款基於Google Android操作系統並以社交功能為主打的新型手機。 此舉被認為是摩托欲進一步增強戰略實力與蘋果iPhone進行直接競爭的表現。 而在不久前,諾基亞在NOKIA World 2009大會上發布了具有強悍功能的N900。 並定義它為一款“移動上網設備”。 分析師已指出這是諾基亞對蘋果iPhone蠶食其手機市場的報復。 而“軟市場”方面,諾基亞智能手機使用的Symbian操作系統的市場份額也在逐漸下降。 因為人們似乎對於蘋果iphone帶來的一種嶄新的移動生活方式更感興趣。

 
終端篇:被一場叫做“iphone”的革命嚇到了

早在07年,喬布斯指著一款看起來像款MP3,但卻滿屏幕都是軟件LOGO的小玩意兒對大家說:“這是iPhone,它是一部電話。它比市場上的其他任何移動電話整整領先了五年。”
現在看來,人們應該可以相信他的話,這從iphone在手機市場僅憑1%的佔有率就拿下全行業20%的利潤上就可以看的出。 也有人看到了其他的東西,比如威脅。 因為Iphone的誕生打破了原有手機市場的死寂,在人們對已經暫停創新的摩托羅拉和“五十步笑百步”的諾基亞頗感失望與無奈時,忽然對拿在手裡的這麼一個古靈精怪的小黑玩意兒驚喜萬分。 沒錯,是iphone來革命了,來革舊手機巨頭們的命。
於是就又開始上演鎮壓與反抗的老劇情,就像電視裡播放的關於解放戰爭的早年電影一樣。 只是主角們更為敏感和聰明,甚至結局都不是一定的。 的確是這樣,因為iphone的成功讓其他手機巨頭重新審視了自己,並且馬上得出了自我休整的指導思想:用戶重視的不僅是手機的質量,還有設計。

說起設計,巨頭們不是沒在意過,而是因為長久的安定早讓他們忘了還會有新事物出現的可能性。 就拏摩托羅拉來說,從九十年代末的首款翻蓋手機StarTAC到2004年的劃時代直板手機Razr,Moto也有很多經典的創新,而從2007年開始,摩托羅拉的新品開始趕不上市場的變化,推出的機型只是簡單的重複以前的產品,產品競爭力再也沒有什麼新的提升。 但是在近期的動作表明,摩托羅拉在試圖改變這種局面,10日展出的Cliq手機,被業界認為是其救命稻草,但也有媒體預言在未來的短時期內,摩托將陸續推出一系列的新型手機終端產品,這批產品從軟硬件及設計上都將有一個大程度的提升,從而構築起其整個手機市場重振計劃的輪廓。


網絡篇:市場上沒有先來後到,賺錢才是硬道理

手機網絡軟件商店現在成了熱門。 就在中國,三大運營商也依次推出了自己的網絡軟件應用商場。
大陸的跟風習慣是向來的,到最後必會發展到滿地都是才肯罷休。 但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在每個業已出品的軟件商場背後,一定具有潛在的傾向性。 這種傾向包括某一種類型的手機乃至某一種操作系統。 有鑑於此,今後發展的格局有望呈現為多種手機系統並立的趨勢。 一場廝殺過後,對於用戶來講,幸運的是只留下那麼三、五家供選擇的就可以了,如果剩下些賴著國家扶持,又帶死不活的,才真是雞肋。 小靈通就是先烈(例)。
近的先不講,從頭來看手機網絡軟件商店,是自蘋果而起的。 當初蘋果推出軟件商店(App Store)的概念後,智能手機才名正言順的進入軟件時代。 此後是谷歌Android系統推出的Android market,隨後黑莓、諾基亞等廠商也“跟風”而來,之後才是大陸中國移動Mobile Market、中國電信“天翼空間”、中國聯通“沃商城”相繼出品。 現階段有關國內軟件商城運營情況的報導很少,人們在印象裡多是蘋果軟件店裡密密壓壓的LOGO“海”和引以為傲的銷售數字。 筆者倒很看好未來的中國手機網絡軟件市場。 因為中國的軟件業向來不缺乏創新和技術,缺乏的是選擇方向的勇氣,這一次方向已經被人選好,捱過幾年沒日沒夜的加班生活,手機軟件業未來定會又出現一批新百萬、千萬富翁。



操作系統篇:OMS&Android VS iphone

如果說蘋果在操作系統上搶了別人的市場,還真很冤枉。 對於操作系統,谷歌自來是被公認為野心最大的。 因為家用電腦一定擠不進去了,於是谷歌選擇了一個新終端——手機。 2007年11月5日谷歌發布“Android”這個基於Linux平台的開源手機操作系統,直到2008年9月22日,美國運營商T-Mobile USA在紐約才正式發布第一款Google手機—— T-Mobile G1。 而在這之前,2007年6月29日iphone 4G版就已經在美國上市。
操作系統之戰雖不是蘋果挑起,但其迎戰的激情和準備工作卻毫不遜色。 有報導稱蘋果為了讓iphone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不惜放棄能給其帶來巨大利潤的與運營商的分成模式,甘願將比例高達20%至30%的收入拱手讓出,暫不談這些對於聯通的影響,倒是無形中給中國移動帶來或多或少的壓力,於是Ophone系列橫空出世,據稱早於iphone投放到中國大陸市場。
Ophone平台所依託的是移動自己開發的OMS操作系統,是基於Linux內核,採用Android源代碼,但在業務層和用戶體驗層與此前的谷歌手機完全不一樣。

手機操作系統的相持格局由此形成,分成大概的五個陣營:諾基亞Symbian、微軟Windows Mobile、谷歌Android、移動OMs、蘋果Mac OS X。 具體的競爭將會以廠商的選擇取向為體現。 而介於五大陣營彼此之間合作、對立關係並生交織,操作系統之戰,著實更加好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kwaichit0506 的頭像
    makwaichit0506

    網絡資訊誌C

    makwaichit05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